08/09/24
林炳堯早年寫過很多札記,常常批評國家政策,對社會有很多期望,例如九一八事變之後,他覺得民國政府,應要跟日軍正面開打,為甚麼國家會不戰而降、講和?他加入軍隊,不是想當逃兵。他從軍的志願,就是不希望國家和民族,遭受列強侵略,對於國家有很強烈的感情。
林炳堯早年寫過很多札記,常常批評國家政策,對社會有很多期望,例如九一八事變之後,他覺得民國政府,應要跟日軍正面開打,為甚麼國家會不戰而降、講和?他加入軍隊,不是想當逃兵。他從軍的志願,就是不希望國家和民族,遭受列強侵略,對於國家有很強烈的感情。
他曾經在日記中問道:「是不是不應該投放那麼多感情在社會上,因為當你投放愈多感情的時候,好像你受的傷會愈大。」雖然林炳堯不斷說,不要投放那麼多感情,但其實他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,一直尋找機會,寫了差不多五、六年之後,終於有機會實現夢想,到外國受訓。
最令許創彥感觸的是,林炳堯常常在日記提及,很想追尋一些理想,但現實不容許、社會不如預期。「我覺得,每一代人都有他們的理想,每一代人都會面對他們的困難,有他們失意的時刻,但是否放棄,那個才是最關鍵。」
林炳堯不斷問自己:「其實我人生的意義是甚麼?我是不是為名利而生活?我是不是為女子而生活?我是不是為錢而生活?不是。我是不是應該很純潔地、很真誠地為追求我的夢想而生活?是。夢想,夢想,難道是平坦的路嗎?」
許創彥沒有翻開日記,卻仍然記得這幾句話,直白地唸了出來。
「或者未必需要很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,隨便一位香港人,看見這封信一兩句話,可能都會有共鳴。林炳堯抒發的無力感、不滿,其實在各自的環境,都很容易連接到,尤其是每一代的年輕人。」麥曉暉補充說。
■ 無名的英雄
展覽的英文名叫做「The Unsung Chinese Heroes at D-Day」,用了「無名英雄」來形容這24位海軍。同坐一舟,不論艦長還是小兵,面對的危險、需要的勇氣,卻是一樣的。他們覺得,如果大家會嘉許歷史中一些重要人物的話,這些寂寂無名的軍官同樣值得被嘉許。
如同盡力保留和整存這段歷史、讓這些小人物被看見的人,同樣寂寂無名,同樣滿腔熱血。
▶4000字全文見網站
Instagram網址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_o-o9RPNL1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&igsh=MzRlODBiNWFlZA%3D%3D